惹祸招殃的成语故事


惹祸招殃

拼音rě huò zhāo yāng

基本解释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出处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三折:“数遍到此,曾谏李王,李王不听,只恐怕惹祸招殃。”


暂未找到成语惹祸招殃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惹祸招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小人得志 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一本正经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聋者之歌 《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自怨自艾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想望丰采 《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德容言功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学而时习之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心归向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倒悬之危 《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