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行的成语

有关行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行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随行就市谓按市场行情行事。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行不顾言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秽德垢行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宋 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中材解体,销声灭影,秽德垢行,以避此名。”
各行各业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邓小平《办好学校,培养干部》:“过去我们想请各行各业开个名单,提高一些人的工资,说了好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现。”
各行其是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两者俱贤,各行其是。”
生知安行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败德辱行败坏道德和操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势在必行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0回:“又知此事势在必行,次日一早,便往城外访友去了。”
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行不副言谓言行不一。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天下之人行不副言者多矣,使夫子随听而遽信之,所失者岂特宰予邪!”
逆水行舟逆着水流行船。比喻在前进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难;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量力而行量:估量;估计;行:做;干。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天马行空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天马:汉代西域大宛产的好马;行空:腾空飞驰。明 刘子钟《<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字里行间字词里边;文句中间。指文章字句间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南朝 梁 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
行不贰过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西汉 刘安《淮南子 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 力行近乎仁。”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三百六十行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明 无名氏《白兔记 投军》:“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
雷厉风行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夜行昼伏伏:藏匿。夜间行走,白天隐藏。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伍子胥櫜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独断独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清 容闳《西学东渐记》第19章:“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
行不及言为人处事不守信用。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21回:“诸兄与弟,当以行不及言为耻。”
风掣雷行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清·无名氏《游越南记》:“洋场马路,纵横井井,虽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风掣雷行。”
功成行满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倒,反。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向前。《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祸不单行祸:灾难;行:到来。灾祸的到来不只是一次。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到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径情直行随着意愿,顺利地得到成功。《歇冠子 著希》:“夫义,节欲而治,礼,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径情而行也。”
直道而行比喻办事公正。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令行禁止令:命令。行:执行;施行;禁:禁令;止:停止。有令必行;命令发布就马上行动;有禁必止;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形容法令通畅而严明。《逸周书 文传》:“令行禁止,王始也。”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考虑问题要变通灵活,行为则须端方不苟;胆量要大,心思要缜密。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反经行权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元 施惠《幽闺记 招商谐偶》:“倘遇不良之人,无赖之辈,强逼为婚,非惟玷污了身己,抑且所配非人。不若反经行权,成就了好事罢。”
嘉言善行美善的言行。宋 曾巩《<新序 目录>序》:“远至舜禹,而次及于周秦以来,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
知行合一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
力学笃行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宋 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
论功行赏论:按照;行:施行。按照功劳的大小给以不同奖赏。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顾谭传》:“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指很多。形容学问渊博,见多识广。曹靖华《采得百花酿蜜后》:“古人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最好有‘读万卷书’的书本知识和‘行万里路’的生活知识。”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西晋 张华《博物志 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大略云……武帝行之有效。”
直情径行径:直;行:从事。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照功行赏按照功劳大小给予不同奖赏。明 郭勋《英烈传》第二十八回:“卿等俱宜协力同心,辅成大事,所有富贵,我当照功行赏。”
并行不悖悖:违背;抵触。两种事物同时进行;没有什么冲突。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例行公事按照贯例应处理的公事;比喻走形式。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水宿山行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唐·李嘉佑《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诗:“一官万里向丰溪,水宿山行鱼浦西。”
蜗行牛步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反其道而行之反;相反;其:他的;道:方法;办法;行:做;之:它;指事情。采取同对方相反的方法行事。清·吴趼人《痛史》第14回:“只是宗兄劝你去做教习,你却去做学生,未免反其道而行之了!”
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行将:快要;木:棺材。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独行其是是:对的。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茅盾《子夜》七:“美国还不能在世界上独行其是,尤其在东方,他有两个劲敌。”
自行其是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级的统一领导。”
行色匆匆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唐 牟融《送客之杭》:“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衣食住行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三讲:“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
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晋 王嘉《拾遗记 后汉》:“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