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然一辞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处唐·韩愈《讳辩》:“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例子明·李贽《答刘晋川书》:“何乃同然一辞,效儿女故态也。”
基础信息
拼音tóng rán yī cí
注音ㄊㄨㄥˊ ㄖㄢˊ 一 ㄘˊ
繁体同然一辭
感情同然一辞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异口同声、众口一词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鬼哭神嚎(意思解释)
- 鬼怕恶人(意思解释)
- 名山大川(意思解释)
- 余波未平(意思解释)
- 刻骨铭心(意思解释)
- 逸游自恣(意思解释)
- 云天雾地(意思解释)
- 心急如焚(意思解释)
- 主明臣直(意思解释)
- 视死如归(意思解释)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释)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释)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解释)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释)
- 白草黄云(意思解释)
- 绵里藏针(意思解释)
- 袅袅婷婷(意思解释)
- 会少离多(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细水长流(意思解释)
- 当头棒喝(意思解释)
- 唯利是图(意思解释)
- 诸如此类(意思解释)
- 脱口而出(意思解释)
- 华不再扬(意思解释)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解释)
- 争分夺秒(意思解释)
- 致知格物(意思解释)
※ 同然一辞的意思解释、同然一辞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字典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假公济私 | 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
反求诸己 |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
志满意得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
绰有余裕 |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
刑期无刑 |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
外圆内方 | 形容外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 |
举重若轻 | 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平淡无奇 | 奇:特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 |
功成名就 |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
抛砖引玉 |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
铁面无私 |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
促膝谈心 |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视死如归 |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
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学而优则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会少离多 |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
故态复萌 |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
一刹那 |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
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薪尽火灭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
赤胆忠心 |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
临危授命 |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