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shū

史书


拼音shǐ shū
注音ㄕˇ ㄕㄨ

繁体史書
词性名词


史书

词语解释

史书[ shǐ shū ]

⒈  历史书:记录历史的文献。

据史书记载。

historical records;

引证解释

⒈  汉 称令史所习之书,即当时通用的隶书。按,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谓指 史籀 所作大篆,非是。参阅 清 钱大昕 《三史拾遗·元帝纪》。

《汉书·元帝纪赞》:“元帝 多材艺,善史书。”

⒉  记载历史的书籍。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周公 之垂法,史书之旧章。”
唐 刘知几 《史通·因习》:“况史书者,记事之言耳。”
章炳麟 《论式》:“斯岂非崇信文集,异视史书之过哉!”

国语辞典

史书[ shǐ shū ]

⒈  记载历史的书籍。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卑弁在史书上看过,说这地方水草肥饶 。」

史籍 史乘 史册

⒉  汉代史官所习用的字体,即隶书。

《汉书·卷九·元帝纪·赞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

分字解释


※ "史书"的意思解释、史书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长安的誓言啊史书未写下。

2.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政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史书可以彰善瘅恶,可以考论得失,可以遗鉴将来,由于它对政治统治发挥着重要作用,历代统治者对史学都非常重视。

3.东汉的荀悦对史学独立有巨大贡献,他不仅第一个建议设置专职史官,还写了汉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汉纪》,发凡起例之功不可磨灭。

4., 几天来,他大量阅读史书。现在他的学识,已不再是我曾认识的那位姑若寡闻的吴下阿蒙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啊。

5.我们班有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她叫王静。长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张瓜子脸形的的脸上,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她博学多才,看过许多历史书籍,任何问题都难不倒她。

6.还有由于修史者缺乏自然科学知识,在时宪志中编进了三卷八线表,这是初中学生数学教科书中的对数表,和清史风马牛不相及,写在历史书中,实属不伦不类。

7., 属辞比事,“比事”,就是在编写史书的时候要编年纪事,按年、时、月、日的顺序排比史事。“属辞”,则是指在表述史事时讲求遣词造句,注重文辞的锤炼。

8.十一、青春,沉醉在极富浓厚的书香中。不知你是否有这种感觉:每当翻开史书,就像是在品尝一杯浓浓的咖啡。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引领你成长;一个个经典的历史故事让你深感古代中国的独特魅力;一个个智慧的古代哲学充实你的文学素养……史书的特有的气息散发出中国浓厚的民族文化。

9.对那些没有时间阅读汗牛充栋的历史书籍的人来说,特别是对真正想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商业人士来说更是如此。

10.腐儒毕竟博览群书,而一个古代现代史书都不读,只凭一部电视片在这里大发谬论的人,我只能称其为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