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ún

荀子


拼音xún zǐ
注音ㄒㄨㄣˊ ㄗˇ

荀子

词语解释

荀子[ xún zǐ ]

⒈  (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赵国人。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以来的学术思想,发展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首创性恶论,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文章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著作有《荀子》。

国语辞典

荀子[ xún zǐ ]

⒈  战国时赵人荀况。参见「荀况」条。

⒉  书名。战国时赵人荀况撰,二十卷,今存三十二篇。有唐杨倞注、清王先谦集解。此 书本儒家崇礼、正名之说而主性恶,为先秦重要的哲学思想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

英语Xun Zi or Hsun Tzu (c. 310-237 BC)​, Confucian philosopher and author of On learning 勸學|劝学

德语Xunzi (Eig, Pers, 313 - 237 v.Chr.)​

法语Xun Zi

分字解释


※ "荀子"的意思解释、荀子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2.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路在脚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4.荀子在百家争鸣中确立的性恶论成为其礼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7.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路在脚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9.不过,在儒家内部却有很大分歧,即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针锋相对。

10.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