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shǒu

假手


拼音jiǎ shǒu
注音ㄐ一ㄚˇ ㄕㄡˇ
词性名词

假手

词语解释

假手[ jiǎ shǒu ]

⒈  为了某种目的而利用别人为自己做事。

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拜寡人。——《左传·隐公十一年》

do sth. through sb. else; do by proxy;

引证解释

⒈  借他人之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书·伊训》:“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
《左传·隐公十一年》:“鬼神实不逞于 许 君,而假手于我寡人。”
《三国志·魏志·张邈传》:“诸将谓 布 曰:‘将军常欲杀 备,今可假手於 术。’”
宋 秦观 《王导论》:“灵公 之死,虽假手於 穿,实 盾 志也。”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上》:“呜呼! 孔子 之道不能以教天下,而必假手於佛,吾嘆之久矣。”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十三章:“姚士杰 是傻瓜吗?他喜欢新社会吗?他想破坏灯塔社,他能直接上手吗?他当然要假手别人。”

⒉  特指请人代笔。

《后汉书·阳球传》:“亦有笔不点牘,辞不辩心,假手请字,妖伪百品。”
《隋书·儒林传·刘炫》:“至於公私文翰,未尝假手。”
《说唐》第十二回:“原来 杨公 的一应书札,都假手於 李靖。”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要自己做记录,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假手于人是不行的。”

⒊  称科举考试中代人作文的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选司考练,总是假手冒名,势家嘱请。”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沉持要登科》:“时挟书假手之禁甚严。”

国语辞典

假手[ jiǎ shǒu ]

⒈  假借他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左传·隐公十一年》:「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
《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刘炫传》:「至于公私文翰,未尝假手。」

⒉  科举时代称代人作文的人。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选司考练,总是假手冒名,势家嘱请。」

英语to use sb for one's own ends

德语künstliche Hand (S)​, sich eines Strohmanns bedienen (V)​

法语par procuration

分字解释


※ "假手"的意思解释、假手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最后一条理由,这王莽和朕有深仇大恨,这个恩怨我一定要亲手了结,绝不假手旁人。

2.所有的安排的始作俑者是我们自身,是我们的孱弱假手于时光这权力。

3.“美”都是“神”的手所造的。假手于“神”而造美的,是艺术家。

4.姑娘,所谓物不平则鸣,若不能用一己之力完成,只能假手于人,岂不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之故?你再看看这是何物?

5.一百十一、所有的安排的始作俑者是我们自身,是我们的孱弱假手于时光这权力。

6.保持友谊的最好办法就是任何事情也不假手于他,同时也不借钱给他。

7.保持友谊的最好办法就是任何事情也不假手于他,同时也不借钱给他。

8.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从不假手旁人。

9.保持友谊的最好办法就是任何事情也不假手于他,同时也不借钱给他。

10.保持友谊的最好办法就是任何事情也不假手于他,同时也不借钱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