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lìng

县令


拼音xiàn lìng
注音ㄒ一ㄢˋ ㄌ一ㄥˋ

繁体縣令
词性名词


县令

词语解释

县令[ xiàn lìng ]

⒈  官名,旧时一县的行政长官。

今之县令。——《韩非子·五蠹》
会县令摄篆。——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县令遣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county magistrate;

引证解释

⒈  高名令闻。

《庄子·外物》:“饰小説以干县令,其於大达亦远矣。”
成玄英 疏:“县,高也。夫修饰小行,矜持言説,以求高名令问者,必不能大通於至道。”

⒉  一县之行政长官。 周 有县正,掌县之政令。 春秋 时县邑之长称宰、尹、公、大夫,其职同。 秦 汉 县万户以上者称令,不及万户者称长。 晋 隋 因之。 唐 时县置令,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不分令长。 宋 因 唐 制,其京朝官任县令职者,称知某县事。 元 县置达鲁花赤,以县尹为副。 明 清 称知县。辛亥革命后改为县知事。后称县长。

《韩非子·八经》:“县令,约其辟吏。”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至 蜀,蜀 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蜀 人以为宠。”
唐 韩愈 《赠崔复州序》:“县令不以言,连帅不以信,民就穷而敛愈急,吾见刺史之难为也。”
《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二年》:“嗣君好察微隐,县令有发褥而席弊者,嗣君闻之,乃赐之席。”
胡三省 注:“古者县大夫,至 春秋 时有邑大夫。县令,起于 战国 之时, 秦 汉 因之。”

国语辞典

县令[ xiàn lìng ]

⒈  职官名。古代负责管理一县的长官。历代的名称略有不同,周代称为「县正」,春秋时称为「县宰」,秦汉时,县万户以称为「县令」,不及万户者称为「县长」,明清置「知县」,民初称为「县知事」,今则称为「县长」。

县长 邑宰

分字解释


※ "县令"的意思解释、县令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唐恩来到叶县令所在的马车旁,看向脸色惨白、冷汗淋淋的叶县令,又望了一眼旁边想要逃却不敢逃的林主簿,忽然开口道:“叶县令……”。

2.此时已到攻城战事焦灼的时候,陇道两当县县令听闻魏成弟派兵增援的消息,即组织人手派遣县尉马芸康,在灵官峡阻击。

3.刘子秋是疾恶如仇的性子,他倒要好好问一问这位父母官,凭什么纵容杨家!那县令抬头看到刘子秋不觉一愣,旋即拱手说道:“在下袁天罡,敢问壮士高姓大名!”。

4., 去年八月焦作县令三年刮地皮期满,路过华山省亲,作威作福欺负山下百姓,又被我一刀砍了。

5.武松从东昌府归来,拜见了县令后,即带着二百两纹银,上街来寻武大。

6., 只要这县令不深查,朕这一万大军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呆在这里,生聚教训!

7.之前苏郁就有说过,如果陆宣想要参加四月份的府考,除了廪生保结之外,就还必须还有县令和另外一德高望重之人的保举。

8.我该有无数的理由让小县令留下,留在那个名叫大顺却怎么也不顺的百废待兴的朝代。

9.就像罗县令,虽说心里鄙视刘英刘守备,但是面上却亲亲热热,不单单陪着刘守备好吃好喝,还命人给武毅营供足了吃喝,无他,不过是害怕兵祸罢了。

10.一百十二、熊储误打误撞干掉了矿税使邱德志和县令张伯智,不仅给武家坡和霍连山报了仇,也让芮城县境内成为全国瞩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