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gbīng

乡兵


拼音xiāng bīng
注音ㄒ一ㄤ ㄅ一ㄥ

繁体鄉兵

乡兵

词语解释

乡兵[ xiāng bīng ]

⒈  古代地方武装。始于西魏、北周,由大都督或仪同统领,居于本乡。其后历代有之。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地方武装。始于 西魏、北周,由大都督或仪同统领,居于本乡。其后历代有之。

《隋书·张奫传》:“高祖 作相,授大都督,领乡兵。”
《宋史·兵志四》:“乡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
《清史稿·兵志四》:“乡兵始自 雍 乾,旋募旋散,初非经制之师……各省举办团练,有驻守地方者,有随营征勦者。”

分字解释


※ "乡兵"的意思解释、乡兵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甲申年,李自成破京师,东昌兵临城下之时,两卫世职多数投降,邓之荣奔走东阿,得乡兵五百余人,“遇贼数千,拒敌于白塔山”,邓之荣设伏,将之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