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形而上形而上的意思
xíngérshàng

形而上


拼音xíng ér shàng
注音ㄒ一ㄥˊ ㄦˊ ㄕㄤˋ

形而上

词语解释

形而上[ xíng ér shàng ]

⒈  亦省作“形上”。

⒉  无形;抽象。

⒊  指精神方面,心理上。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形上”。

⒉  无形;抽象。

《易·繫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宋 朱熹 《答黄道夫》:“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卷中:“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阴阳之未成形质,是谓形而上者也,非形而下明矣。”
郑观应 《盛世危言·道器》:“成人成物,生天生地,岂后天形器之学所可等量而观,然《易》独以形上、形下发明之者,非举小不足以见大,非践跡不足以穷神。”

⒊  指精神方面,心理上。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倘其不安物质之生活,则必有形上之需求。”
张天翼 《皮带》一:“总而言之想争气,想对他们来一种形而上的报复,他非爬上去做个‘高’点的人不可。”

国语辞典

形而上[ xíng ér shàng ]

⒈  超乎形体之外者,即超经验界或本体界的事物。相对于形而下而言。

《易经·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

分字解释


※ "形而上"的意思解释、形而上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任何宗教都不像数学那样,因滥用形而上的表达而负有如此多的罪孽。维特根斯坦

2.良多人都以为心思学宛如彷佛形而上学,懂心思学的人就能看穿人心,因而对心思学抱有敬重的曲解。

3.艺术使思想家心情沉重。——形而上的需要多么强烈,人的天性多么难于同这种需要诀别,由以下情况可见一斑:一位自由思想家即使放弃了一切形而上学,艺术的最高效果仍然很容易在他心灵中拨响那根久已失调、甚至已经断裂的形而上学之弦,便如,在倾听贝多芬。尼采

4.文艺批评中,离开规律,牵肠挂肚抓住个别词句上纲上线,这种“左”的形而上学的倾向,早已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了。

5.本文首先在总体上澄清宋明理学的基本哲学特质: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形而上学,并且追源溯流,考察其历史流变。

6.畅所欲言属于形而上的范畴,比较虚,虽然是口水多过茶之辈的兴奋剂,但讷言敏行的人士不一定感冒,不妨略过不提。

7.这些一度充斥他生活的事情,现在看来就像保育院里孩子们滑稽的表演,或者像中世纪的学究们为了谁也不懂的形而上学术语喋喋不休的争论。

8.任何宗教都不像数学那样,因滥用形而上的表达而负有如此多的罪孽。维特根斯坦

9.科学中最谨严而令人信服的一门,数学,就是纯粹形而上学的.

10.让哲学家们从事他们的形而上的研究,探索出我们是否也是被邀请的宾客吧;那个近情的人却趁菜肴还没有冷的时候,狼吞虎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