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杜审言的诗 >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唐代]:杜审言

野兴城中发,朝英物外求。

情悬朱绂望,契动赤泉游。

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

雨余清晚夏,共坐北岩幽。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

玉泉移酒味,石髓换粳香。

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

犹言宴乐少,别向後池塘。

携琴绕碧沙,摇笔弄青霞。

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

宴游成野客,形胜得山家。

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

攒石当轩倚,悬泉度牖飞。

鹿麛冲妓席,鹤子曳童衣。

园果尝难遍,池莲摘未稀。

卷帘唯待月,应在醉中归。

赏玩期他日,高深爱此时。

池分八水背,峰作九山疑。

地静鱼偏逸,人闲鸟欲欺。

青溪留别兴,更与白云期。

宴会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鉴赏

  杜审言在狭窄的领域里是一个天才。如果他生活在诗歌范围较广阔的时代,或拥有反抗的、冒险的诗歌个性,那么他将可能成为一位重要的诗人。按照实际情况来说,他致力于将诗歌写得直率优美,这在当时的宫廷诗人中是罕见的。杜审言首先是一位文体家,他的作品具有特别的价值——精练的词语和轻度的句法转换,这是无法翻译出来的。甚至连他的正规宫廷应景诗,也闪耀着流畅的光芒,使其他宫廷诗人显得呆板。这组诗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其中,第一首诗的首联被《唐人句法》引为对句典范,保存在宋代的诗论集《诗人玉屑》中。这一联作为开头是突兀的,它的风格及自然景物支配人类建筑的主题,更适于放在中间部分。次联修正了开头的突兀,写进了宴会,描写酒杯正漂浮在溪水上,并表现求仙主题,正在烧煮石髓作为长生不老药,至少这是诗人闻到粳香后的联想。三联描写柳叶或虫丝垂挂在雾中,仿佛“绾”住了雾;悬挂的藤蔓在风中飘拂,似乎牵住了风。诗人将隐喻的因果关系倒置,这一手法后来在律诗中很流行,杜甫就经常运用。尾联是惋惜的传统结尾。除了尾联,每一联都是佳对,但互不关联,只是以韵脚和宴会的实际情况串联在一起。

  第二首诗说作者跟韦承庆两个人在宴会后尽情欣赏美景,游玩享乐,辞句非常优美。

  第三首诗说带着琴瑟,吟诗作画,野餐登山,一直玩到夕阳西下,非常尽兴。

  第四首诗也是一首特别优美精巧的宫廷诗:这首诗也以一联适于中间位置的对句开头(应该指出,组诗之一的开头是恰当的),尾联将传统的“天已晚了,该回去了”的结尾翻新,写参与宴会者不愿意离开眼前的美景,虽然他们知道不能不离开。

  第五首诗写参与宴会者对宴会周围的美景十分留恋,离开时还要相约他日重来游玩欣赏。

杜审言简介

唐代·杜审言的简介

杜审言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 ► 杜审言的诗(40篇)

猜你喜欢

咏史一百三十首 其一二七 冯夏威

连横

国权不自由,人生不如死。一死酬同胞,众生实可耻。

明代张天赋

村村开玉树,处处绽银花。始信乾坤富,谁人说大家。

东园宴罢

明代朱诚泳

三分春色正当中,媚景撩人处处同。斜日小亭人醉后,杏花香散一帘风。

水龙吟·镇淮楼下旌旗

宋代翁溪园

镇淮楼下旌旗,晶明辉映云山阁。宸旒倚重,折冲千里,无逾秋壑。缓带轻裘,纶巾羽扇,从容筹略。使毡裘胆破,丁宁边吏,无生事,空沙漠。
二十四桥风月,称断楼、卷尽帘箔。绂麟华旦,饱吟玉蕊,款簪金药。驿骑朝驰,宝鞍卖赐,御筵宣押。更赐环促如,中书入令,作汾阳郭。

昆岩

宋代林景熙

神斧何年凿,南山片石盘。

玉藏仙笥古,翠落县门寒。

水调歌头·勋业竟何许

宋代吴潜

勋业竟何许,日日倚危楼。天风吹动襟袖,身世一轻鸥。山际云收云合,沙际舟来舟去,野意已先秋。很石痴顽甚,不省古今愁。郗兵强,韩舰整,说徐州。但怜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欲破诸公磊块,且倩一杯浇酹,休要问更筹。星斗阑干角,手摘莫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