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优秀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这次小编为您整理了高考作文指导(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河北高考作文写作辅导篇一

1.余音绕梁:古人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如果文章的结尾能有“余音绕梁”三日之效,让人执卷流连,反复吟咏,那也是很不错的。如朱自清在《背影》一文的结尾“唉,我何时再与父亲相见。”一句“唉叹”把思念父亲的感情表露出来,而这唉叹之后留下的空白让读者去体会,使读者感情完全溶在一起。

2.真情动人:一位作家曾说过:“情感是文章的生命。”黄秋耘也曾说:“欲语惟真,非真不语,非全真不语。”富有真情的结尾,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共鸣,请看这样一外饱含深情的结尾:“妈妈,收起您的眷念与哀伤,用母亲的那颗博大的心来尊重我今生的选择,依旧为我骄傲为我祝福吧!您的理解与尊重,才是我行走远方时最好的背囊!”。用真诚编织深情,用诚挚打动母亲,使真情与诚挚成为全文的灵魂,并在读者的心头荡漾开来,散发出幽远的馨香,沁人肺腑。

3.警句省人:有些文章的结尾,以名人名言,警句妙语收束,饱含深刻的哲理,寄寓浓烈的感情,展现优美的意境,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享受,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如《驿路梨花》一文结尾引用陆游诗中的一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使梨花寓意双关,点明本文的主旨,让人想到这不正象征着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吗?

高中作文辅导技巧篇二

高中作文辅导技巧

高中作文辅导技巧

应试作文开头的方法技巧口诀解题铺陈明中心,开门见山点话题;

引用名言现文采,巧用诗歌显诗意;

故事寓言倍新鲜,排比反复铺文气;

设问开篇无沿边,对比映衬突重点;

欲扬先抑开胃口,抒情议论气不凡;

环境描写托气氛,歌词开头彻云际;

倒叙开头吸读者,新颖动人切题体。

卒章明旨画龙点“睛”

――考场作文的最佳结尾法考场文好的开头能“醒”人眼目,让入神怡;好的结尾更能在“最后一响”之时再次感动阅卷者,使之出手慷慨,从而获得高分。

为了避免离题之虞,考场文最佳的结尾法要数卒章明旨,画龙点睛。或许有同学认为,画龙点睛就是在文章收笔时把“文题”或文题中的“中心词”“点”进去,能照应头就是了。其实,画龙点睛中的“睛”不尽指“文题”,它应是“题旨”。而点击“题旨”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以“情”显旨,以“理”显旨,以“志”显旨等等。

一、抒发胸臆,画龙点“情”文章的结尾以高昂的笔调抒发情怀,从而表达自己的写作意旨,它能拨人心弦,感人肺腑。例如朱自清的《春》,其题旨是: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它的结尾是:“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段中用了三个比喻,它用热情洋溢的笔触赞美了春)(“新”、美”、“力”三个特点,这正与题旨契合,它能卒章明旨,让人震撼,余力无穷。考场文《老师,只有您站着》,题旨:歌颂赞美老师。结尾:“在我们坐着的时候站着,在我们站着的时候也站着,只有您,老师。您一生都是这么站着,站在我们面前,站在我们心中,站成一座永不风化的丰碑!”其字里行间饱含赞美之情,歌颂老师是一座“永不风化的丰碑”。它以“情”显旨,撼人心扉。

二年级作文怎么辅导篇三

(一)

在小学同学们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很少有同学能够一开始就表现的令人满意,大家都从不足当中慢慢走出来的。有很多家长想给孩子进行一些作文辅导,下面来看小学二年级作文如何辅导。

看图写话,通常都会配有这样一段文字。“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们会说什么?请用几句话把图上的意思连起来写一写。”这段文字很重要,小朋友千万不可一看而过,要细细推敲,这段文字就是对写话的要求,也提示我们如何写话。

写话要求通常提示我们观察图画要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还要发挥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因此在写话的时候你就要写上这幅图所告诉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还要发挥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只有这些要素都具备了,才是合格的写话。

对比前后图画的不同之处

理清图意需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例如给你两幅图,第一幅图呈现了一条小鱼在鱼缸里、一个猫站在鱼缸边上正朝着鱼缸看,第二幅图呈现了一个鱼缸和一只舔着嘴巴笑眯眯的猫。你在观察时,就要对比两幅图的不一样,细心的你会发现第二幅图中鱼缸里的鱼不见了,而猫正在舔着嘴巴。经过你的认真思考,你会想到鱼被猫吃了。图中省去了猫吃鱼的过程,就需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理清图的意思。

请看这篇佳作:“有一只小花猫看到一个鱼缸里面有一条金鱼,她想来想去:怎么能吃到这条金鱼呢?

小花猫伸出猫爪在鱼缸里抓鱼,小金鱼游得非常快,就像一道红色的闪电。小花猫怎么也抓不到它,急得满头大汗。小花猫抓抓脑袋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对小金鱼说:“你游泳的技术真棒,可是你会跳吗?”小鱼得意地说:“我当然会跳啦!”“那你跳几下给我看看,我就不吃你了。”小花猫刚说完,小金鱼就跳了起来,水花溅了一地。小花猫看准时机在空中抓住了小鱼塞进了嘴里。

小花猫闭上眼睛,舔着嘴巴,得意洋洋地走开了。”

很多家长都在想,如果孩子在作文不好,应该怎么跟孩子进行辅导呢?希望文中我们给出的建议可以帮助大家去了解认识小学二年级作文如何辅导。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富有创意的标题,是写好考场作文的点“睛”之笔。

那么,一个好的标题应该体现哪些特征呢?具体说来,要做到“四要五美”。

“四要”,即

①要准确鲜明,紧扣主旨,一目了然;

②要新颖生动,不落俗套,耳目一新;

③要简洁凝炼,醒目上口,耐人回味;

④要含蓄隽永,意韵丰富,启人心智。

“五美”,即

①动态美。在标题中恰如其分地冠以动词,使之具有一种力量美,使美的形象和情思生动、鲜明、突出、更有吸引力,从而使标题具有动感。如《抉择》、《走出“规则”》、《诚信,归来吧》、《难舍诚信》、《带着诚信上路》等,大多是动词、名词或由动词、名词构成的短语,给人一种动感。

②力度美。在标题中,开诚布公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抓住本质,攻其要害,达到一种无以辩驳的力度美。如《选择中华魂》、《拷问灵魂》、《诚信不可抛》、《拒绝谎言》、《诚信是金》、《六盏红灯不能照亮前程》等都达到了这种效果。

③含蓄美。所谓含蓄美,就是将丰富生动的内容,以藏而不露、或藏而稍露的方式展示出来,进行提示点化,或褒或贬,让读者自悟其意。如《水边的……》、《赤兔之死》、《另类童话》、《点一盏心灯期待诚信》等等。

④古典美。恰到好处地引经据典,或恰如其分地改造、仿写古语,能使作文的标题有形象、有文采、有韵味、有节奏,表意精当,涵义深远,给人一种庄重深邃之感。如《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无诚无本,无信无立》、《“山穷水尽”与“山重水复”》等等。

⑤联想美。把代表相近、相反或异类的事物、情感、人物、事件等词放在一起作为并列的标题,使读者隐约地感受到二者之间存在的某种内在联系和丰富的内涵

高中议论文写作辅导篇五

高中议论文写作辅导:观点明确、论点集中

论点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议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我们谈论某个话题、评说某种现象,自己应该有明确的观点和看法,这个观点与看法对于议论文来说就是我们所说的论点。

议论文的写作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观点明确、论点集中。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即作者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可以有分论点,但分论点是服务于中心论点的,所以不管怎样,作为议论性的作文,只能有一个观点,展开议论的时候可以围绕这个观点作多层表述,切不可旁枝斜出,中途偏离目的地。固然,我们的作文是需要联想,需要挥发,但联想与挥发不是旁枝斜出,而是围绕观点的一种艺术阐述,一种层进的展开。而议论性文章的旁枝斜出并不是丰富内容,而是损害内容的表达,会把议论引入到岔路,使行文脱离方向。

一、确立论点的原则

议论文写作的目的是要表明己见,进而关注生活,所以议论文确立论点的原则是:

首先观点明确。明确是要态度鲜明地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要陷入绝对和片面的境地,要实事求是,切合实际。第二论点有针对性。因为议论文一般只要解决一个问题,所以立论时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让读者读后一目了然知道作者要传递的思想和看法。

其三论点有新意。这里所说的“新”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说过,人无我有。另一层是已有说法,再另创新意。在日常议论文写作中要求篇篇文章都有新意是比较困难的,但“新意”是议论文写作的追求所在,应该把这条标准作为始终追求的对象。

其四论点要集中。一般一篇文章论证透一个论点就很不容易,所以千万不要贪多求大,东拉西扯。

这四个方面,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观点明确、论点集中这两条。

二、怎样使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明确

要使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不仅表现在论点提炼得鲜明、深刻和新颖上,更表现在整篇的论证上和文章整体效果上。因此,应该注意这样三点:写前明意、写时宗意、写后查意。

(一)写前明意

为了使文章写得好,对自己提炼出来的论点,要不断加深认识,并力求使它在自己头脑中扎根。作到了这一步,才真正具备了动笔写作的条件。清人刘熙载说:“古人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后人意在笔后,故致手忙脚乱。”(《艺概》)这话强调“意在笔先”、意熟于胸,方能从容不迫地写文章,否则就会手忙脚乱。因此,对自己提炼出来的并选用的论点,不断加深理解、加强认识,不仅使选材、说理方向明确,而且对将成的文章有一种整体的统摄感。

(二)写时宗意

论点在自己头脑中牢固树立起来之后,在形成文章的过程中就要时时来突现它,证实它,始终把它作为一个宗旨来看待;不要转换论题,不要旁逸斜出,不要节外生枝。当然,论证要灵活,行文要摇曳多姿,文章要写得生动活泼,不是说每一句话都要和论点挂钩。但是论点这个中心不可淡忘,不要出现主弱奴强,呼之不至的局面。文章的统摄意识得到了贯彻,中心论点也将会得到极好的证明。

写时宗意要强调的是:

其一要有观点。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是文章中罗列现象,只字不提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淹没在材料中,让人感到混沌不清。

其二是观点一贯到底。学生作文犯的毛病是,文章的开头看似有观点,但后面的材料东拼西凑,不能支持观点;观点是敲门砖,后面的文章再不见观点的踪影。

因此,写作过程中需要做到三个方面:

1、文章开头点明观点

论点的位置在文章中没有一定的限制,根据议论的需要,可以放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都行。初写议论文采取开宗明义的手法,开门见山,把论点放在文章的开头,这有益于避免或减少偏离中心的现象。因为高考作文的特殊性,我主张必须在开头提出观点。文章的开头点明观点,让评卷人知道你的文章要讲什么道理。必要时可以把提出的观点另起一行,来表示观点明确。

开头提出观点有四种形式

1、直入式(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这种提出观点的方法、简洁、明确,不拖沓、不隐晦,让评卷人一读即明白文章的观点,不至于产生文章没有观点的误解。

2、引入式

这种方法通过引述故事、名言、歌词或创设一种情境再提出观点,可以以情取胜,吸引评卷人的注意,引发阅读兴趣。

3、对照式(正反对照提出观点)

这种方式从开头就使体现考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正反对照强化观点,使观点更集中、鲜明。

4、置疑式设问——提出观点

这种方法通过先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再自答,提出观点,可以让评卷人顺着观点去阅读文章,不至于形成“审题不明”的误判。

2、观点贯穿全文始终

观点的明确,还在于行文过程中将观点当作一条主线,贯穿文章的始终,具体说,可以用分论点展开观点;论据紧扣观点;行文过程处处照应观点三种基本形式:

1)分论点展开观点

分论点的提出要回答总论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比如:材料: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以材料的含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审题:动物——生存——物质

人——生活——理想

本质在理想观点的两个角度

(1)人的生活与理想的关系——实质是理想对人的生活的关系

(2)人的生活中物质与理想的关系——生活中对物质和理想应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以《人的生活与理想》一题为例:

观点:理想决定着人的生活

以下提出三个分论点:

分论1:理想确立人的生活目标和追求。

人活着为什么?——不是为活着而活着(动物的生活);

——人应有所追求(人的生活)。

人生的追求,层次越高价值越大。

分论2:理想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人有了追求才能正视生活;人有了追求才能迎接现实的重大考验,正确解决生死观、苦乐观、公私观、荣辱观。

分论3、理想可以充实人的生活内容

单纯的物质追求——贪饮无止境,内心空虚、庸俗。有了美好的理想——可以有高尚情操可以振奋人的精神。

2)正文部分紧扣观点

议论文的正文部分,是展开观点、论证观点的过程,每一段的论据,无论是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都要紧紧住扣观点而展开。

为此:

(1)每个正文段落,必须有一个既分解观点又能统摄事实材料或总结事实材料的中心句。

例段:

试想,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轻信谗言,偏听偏信,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历俯拾皆是。

〔评点〕

这一段的论据紧紧扣住“情感与理智”,划线的两句话要言不烦、从正反两面统帅事实论据而又从历史的角度分解阐述了总论点和话题。

(2)正文段落选取事实论据阐述观点时,要做到主旨细辨别,取舍有角度。

选用论据时要主旨细辨别,取舍有角度。例如下面三个材料:

爱国诗人陆游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是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名句,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

鲁迅先生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现他寻求救国真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精神。

三个例证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又各有侧重。如果论点侧重收复失地,企盼统一就选陆游的例子;如果论点侧重不怕牺牲誓死保卫祖国,就选文天祥的例子;如果论点侧重将个人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就选鲁迅的例子。

3)行文过程处处照应观点

一种方法是结尾照应开头提出的观点,形成首尾呼应,升华中心的严谨结构;一种是边叙边议,反复照应观点,把文章的观点融于叙事议论之中。

(三)写后查意

文章写成初稿,不妨再检查一遍,看看原先确立的论点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否则就要再进行修改,直到成功为止。

三、学生作文训练

文题: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审题:从多个角度确立题意,如“生命是宝贵的,应该珍惜”“生命是脆弱的,需要倍加爱护”,“生命确实值得敬畏”,“尊重生命,才能尊重个性”,“热爱生命,才能热爱生活”,“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爱惜他人”等等。

有的学生往往在一篇文章中总要把好几个观点都写进文章,结果就显得主旨不明,东拉西扯,说理不清。而有的虽然是以一个观点为重心,但却在中途旁枝斜出,讲另一个观点去了。这样的文章往往就是观点不明确,论点不集中。因此一篇文章要从小处、实处着手,谈及一个问题。集中一点,才能够具体,才能够深入,才能够说得透彻到位。下面就是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基本切题,但有旁枝斜出的文章:如:学生作文

生命的跳动

高三(4)王挺

心脏在有力地跳动着,我感受着生命,感受着生命勃勃的生机,生命总是有一股向上的生机,不断地向上生长。

【这段文字紧扣文题,文字也比较流畅。只是最后一句话还不够适当。拟改。】

当一粒种子撒在土壤中时,它就会让生命开始跳动,从大地之中吸取养料,向上不停地生长,生命赋予它破土而出的力量和毅志,向着太阳生长。

【这段文字从内容上说,习作者是想表达生命的力量,以种子的发芽呈示生命的力量。但“它就会让生命开始跳动”表述对象的主次上拟作调整。】

生命是可贵的,在逆境中,生命让我们明白要不断积累力量,以不屈的精神冲破阻碍。在岩石下的种子最终能从石底萌芽、生长,甚至把岩石推开正是生命的力量。

【这一段文字从全文看就有傍枝斜出的感觉,使文章松散。“生命是可贵”这句话有点突兀,从全文看这个观点都没有着落。接下来谈到生命的启示,上下衔接不是很紧密,从内容层次看出现也早了点,拟在后面涉及。】

大自然的一切生物都在为生命而不断展现勃勃生机,它们在一直吸收着能量,为使生命能更有力地跳动,散发出生命的光彩。它们何尝不知道生命终将会凋谢,但它们更明白生命就需要他们燃烧自己,表现生命最灿烂的一瞬间。那瞬间就如流星划过夜空,虽然极其短暂,但让人们感到无限的震憾。

【这一段可以看出重点写大自然生物的生命跳动的力量。与第二自然段关联密切,应上移。“都在为生命而不断展现勃勃生机”这句话把阐说的对象弄反了。】

这种生命的美丽是任何事物不可再现的。然而,人们似乎只能从其它生物上欣赏到。人类的生命已经变得黯淡,只能发出灰色的光芒。

【这段又有支开的感觉。“不可再现”较费解。“光芒”一词不当。】人从大自然中获得生命,但却从大自然中脱离出来,人用生命的力量给大自然一个灰色天空,也给生命一个丑陋的含义。

生命从此不再是美好,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生命不再高尚,人的私欲将一切渠成黑色,高洁的梅花也成了欲望的妆饰。生命不再充满不屈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一个青年心中不再有热情,而是身处暮年、生命尽头的感叹,生命的跳动也变得软弱无力,仿佛生命的意义不再,跳动只是本能的体现。

【这部分关于人自身生命意义沦丧的情态,文句还可以,但从全文看,似乎更应该涉及一些人对自然生命和自身生命的情态。在正面展开的内容上还不足】

这一切就是人对生命的感受,无知的人类应该重新审视生命,感受生命,重现生命的意义。生命不需要自私和懒惰,而应充满奋斗和勤奋,生命的光彩应如流星的光芒而在人们心中成为永恒。

【这一节似乎应该与后面对换一下,这样层次更清。】

我们应去走近自然,感受生命雀跃的跳动。在黑夜中,我们去感受生命的歌唱,感受生命的光芒;在细雨中,感受万物生长的喜悦,感受万物生命那强健有力的跳动。只有跳动中,生命的价值才能体现。

【点评】从全文看,作者还是以阐述人与自然的生命关系为主,一开始就引入到自然的生命的跳动,虽有比喻之感,但从这里却可见自然的生命的关注与人本身生命关注之间的关系应是本文的核心所在。因此观点论述也应集中到这一点上。突出人对自然生命的感受和关联。

这篇文章通过课堂上评讲,强调了一篇文章只写一个观点,而且要观点明确、论点集中后,作者就作了相应修改、全文如下:

感受生命的跳动

高三(4)班王挺

心脏在有力地跳动着,我感受着生命,感受着生命勃勃的生机。生命总是以一股向上的力量,敲击着生长的鼓点,传递着奋发的动力。生命的这种勃勃生机如此强大,来自何方?自身还是自然?细细地感受,哦,正是一切自然生物的生命跳动,激昂着自己生命的跳动。只要有一寸泥土,一粒种子的生命就开始跳动,吸收养料,发育胚芽,破土而出,向着太阳挺拔。生命的勃勃生机真的是无处不在,鸟的展翅,花的开放,虫的鸣叫……都闪耀着各自的色彩,呈示着各自的奉献,正是生命跳动生机,坚韧、豪迈、乐观富有力量,汇织成一支激昂的交响乐。那乐曲的高潮,是生命燃烧的演奏。这时生命便绽开最灿烂的花朵。那瞬间就如流星划过夜空,虽然极其短暂,但让人震憾激荡。

从大自然中获得生命,生命才会长盛。然而,现在很少有人会感受那自然的生命的跳动。而人对自身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兴趣和激情。金钱、物质、利欲湮没了生命的色彩,压煞着生命的跳动,没有了对自然生命跳动的感觉,人的生命就灰黑、黯淡,没有光芒,只能苟延着躯壳,而少了那鼓点似激荡的心跳。

生命因此不再美好,高洁的梅花只成了欲望的妆饰。生命因此不再激昂,享受的追求消磨了意志。因为当人无知地践踏小草的生命、得意地享受鸟类的美味、强蛮地霸占生物的空间或是野蛮地摧残人类自身的时候,生命的本质已经被遗忘,生命的意义已经被消淡,生命的跳动就变得软弱无力,濒临停止。

是啊,我们的生命与周围一切生物的生命是紧密相关,唇齿相依的啊。请珍重一切生命,回到生命的本质上来吧。

让我们重新回到自然的怀抱,去感受一切生命雀跃的跳动。在黑夜中,我们去感受生命的歌唱,感受生命的光芒;在细雨中,感受万物生长的喜悦,感受万物生命那强健有力的跳动。在这样的感受中,来重新审视生命,感悟生命,重新领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不需要自私和懒惰,生命不应该贪婪与麻木;生命需要充满奋斗和勤奋,生命需要博大和豪迈。珍重一切生命,感受一切生命的心跳,自身生命的光彩才会璨璀夺目,自身生命的跳动方会如战鼓轰鸣长盛不衰。

【点评】

改后文文章,很明显围绕着“正是一切自然生物的生命跳动,激昂着自己生命的跳动”这一观点逐层展开。从自然生命地力量,对人的激荡,然后人不尊重自然生命而造成的现状,最后就论述人如何与自然生命和谐,与自然生命一起长盛不衰。把重心集中在一点上,指向明确,而论述顺着指向逐层展开,思路清晰,文理自然。议论性文章的旁枝斜出并不是丰富内容,而是损害内容的表达,会把议论引入到岔路,使行进脱离方向。

引导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先为每篇议论性文章确定一个观点,且用一句话表达。然后为这句话找材料,再组合文字。用成功的例文引导,对论点不集中的文章集体评议修改

【学生作文】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扣题准确,行文过程照应话题和观点。

感动着我的感动

高三(3)班裴茹

当琼瑶一阵风似的扫过大地时,我却选择了李傲。因为那句“怕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半辈子”让我感动。

当人们选择夏日海滩阳光沐浴时,我却留在了莫高窟,因为那些虚幻的飘渺,远古的留香,让我感动。当人们沉浸在《哈里·波特》带来的无限快感之时,我却依旧手捧《浮士德》,因为那些新明的个性,活生生的形象,让我感动。

(一)为你疯,中国足球!

我并不是个球迷,尤文图斯,贝克汉姆,似乎永远离我那么远。但在中国队打进“世界杯”的那一刻,我落泪了。胸中一股浓浓的清愫,在翻腾着,在暴沸着。这并非只是那一球带来的感动,而是一个炎黄子孙在经历44年翅首相盼苦苦等待之后暴发,一种民族的东西。当五月到来之时,我会在心中默默祈盼:中国足球,让我在日韩的国土上,再次为你感动吧!

(二)斯卡利特·流星雨

一个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鸿篇巨箸,一个抛起海内外疯狂的影视佳作。

她是一个蓝色精灵,她是一个混世魔王。当她用自己娇弱的身躯击撞封建保守时,我为之感动,那是一种何等的壮阔!一种何等的超脱!在经历风雨之后,依旧是那幅迷人的容颜。明天会好的毕竟,明天又是一天!”

“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让你的泪落在我肩膀!”我知道,这应该是一种小女生应有的感动。但是,它却让我想到了,无论怎样,我们身旁有人在默默关心着自己。这种关心,也并不显山不露水,但它却真正的存在着,当泪落肩膀,感受那份冰凉之时,我的泪又悄然落下!

(三)今生乡野是前缘

我没有看到过碧野笔下“如维吾尔族少女头上的珠冠一般的连峰雪山”;我没有看到过“雅舍”周身碧油葱绿的低谷流泉,但是,我却真真实实地感受着朝阳暮雨,感受着青天碧日。我想信,今生乡野是前缘,所以我从不懈怠上天赐与的一水一草。静静地,不带一丝灰尘,静坐皓瀚月空之下,感动那份清幽空灵;轻轻地,不吵醒沉睡的露水,感动一份最原始的美丽。无缘相识壮阔的波澜,就让我醉心于这些细小的感动吧!这是我生命中的一角。

感动着我的感动!是的,这没有“天高任鸟飞,海阔纵鱼跃”的宽阔,但,却是我真实的生命。我的民族感,人生观,我的亲情,我的环境,使我深深的感动,让原本苍白无力的生命,变得活泼红润起来。

感动着我的感动!

【强化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下面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与材料相关的正确观点,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材料:世界球星马拉多纳说:“告诉孩子们,让他们崇拜有学问的人,不要崇拜我。我只读过小学,只读过小学的人是一头驴子。”

下面是一些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可以与学生们提出的观点进行比较,明确那些论点比较符合原材料的要求。

1、马拉多纳值得崇拜。

2、成了名的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

3、人应该谦虚。

4、文化对一切人都很重要。

5、不要求全责备,生活需要各种人才。

6、学会做一个谦虚的人

7、只读过小学的人不都是一头驴子8、马拉多纳真的是一头驴子吗?

9、马拉多纳不值得我们崇拜

10、社会当首先尊重文化。

11、任何职业都离不开文化。

12、不应该看不起没有文化的人。

高一作文辅导篇六

《留在心中的冰糖》

小时候,很爱吃冰糖。那时,冰糖是3分钱一袋,共5颗。

我常与2个小朋友,每人出一分钱,买一小袋冰糖,坐在一起吃。每个人先拿一颗,含在嘴里。刚含在嘴里,觉得冰冰、甜甜的,但只是嘴里甜。过一会儿,冰糖开始融化了,舌头把冰糖打磨得很光滑,或是说,用舌头把冰糖融化得很光滑,融化下来的冰糖水,一丝丝地进入嗓子。这时候,不再含冰糖了,从嘴里拿出来,比谁的冰糖更漂亮,融过的冰糖像水晶,透明、光滑,我的冰糖总是最漂亮的,形状很规则。于是我常跟别的小朋友炫耀自己的舌头很厉害,能把冰糖变成水晶。现在回想,那只不过是因为我总是挑形状最好看的冰糖吃罢了。拿着的时候,由于冰糖很滑,所以总会像鱼一般,钻出我们的小手,跑到地上去。掉冰糖的那个小朋友就只能看着别人吃。吃完了第一颗冰糖,觉得什么都是甜的,喝口水,觉得水也是甜的。开始分剩下两颗冰糖,分的方法很公平,石头、剪子、布,三局两胜,我们津津乐道地玩,其乐趣甚于吃冰糖。总有一个人会分不到,我常常成为这个人,有时候,掉了冰糖之后,又没分到冰糖,便大哭一场,哭到他们吃完为止,接着便和他们玩捉迷藏去了。

妈妈偶尔也会给我买2袋,我便在别的小朋友面前吃,尽管我甜得不断喝水,但还是在吃,直到他们都要吃一颗,并答应让我在打仗游戏里当不会死的将军为止。

长大后,不再有空闲与朋友在一起嬉闹,更没有闲情去吃冰糖。但常在记忆中或梦中,看见自己与小朋友吃冰糖,在一起玩耍嬉闹的情景,心中觉得很甜。有一次,与父母到饭店里喝菊茶,又一次看到了冰糖,我马上含起了冰糖,但冰糖并没有像小时候吃过的冰糖一样,只有甜,而且甜得有些发苦,吃冰糖时,也找不到那种快乐与兴奋,无奈地将糖放在茶中,融在有些苦涩的茶里。我喝了一口,茶有些甜了。我思考,是因为冰糖不好吗?是因为没有了童趣吧。我只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回忆那冰糖,才能感到一丝甜蜜。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带着童趣的冰糖,它将永恒地留在我心里,让我在空闲时回忆起,感觉记忆中的甜蜜。

范文点评:

为什么不写真正发生过的事情,非要去编呢?很多同学会回答:平时发生的真事太小太平常,写出来肯定得不了高分。这篇文章所写的事情也很小,但读起来觉得远比哪些编的有意思,有趣味,而且从中能体会到失去童年乐趣的淡淡的哀伤。

这篇文章的优点主要有三点,一是选材很真实,感情很真切。读的时候,老师会很真切感觉到这些事是他亲身经历过的,这些情是来自他内心的感悟。请同学们记住一句放:没有什么能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其次,是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如含冰糖一段写得很细,特别是把冰糖从嘴里拿出来比,又掉到地上,写得特别有趣。想想如果没有这些,童年的快乐怎么能表现出来呢?还有自己吃冰糖,尽管甜得不断喝水,为了炫耀还是在吃,这也是只有小孩子才有的行为,都给人很真切很生动的感觉。第三,是文章结尾的感悟。结尾的思考:是冰糖不好吗?是因为没有童趣了吧。这样,在冰糖的甜蜜中,我们又体会作者笔下因童年逝去而产生的淡淡的哀伤。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

这篇文章也有一些不足。比如,结尾的议论应该单独成段,因为这是对全文内容的思考。

再有还可以想得再深一些,失去了童年快乐的原因不仅仅因为忙碌,更重要的是心境的变化。长大了自己不会再珍视一块小小的冰糖,也没有了只因单纯的目的而发自内心的笑声与泪水,也就是没有了赤子之心。这也是一种悲哀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