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中作文年味高考话题作文800字精彩6篇年味高考话题作文800字精彩6篇

年味高考话题作文800字精彩6篇


《年味》800字作文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年味》800字作文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同学们整理的年味高考话题作文800字(精彩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同学们。

年味作文800字篇一

年味是采办年货那喜气洋洋的味道,是吃年夜饭那幸福和睦的味道,也是看春晚那兴致勃勃的味道,是烟花爆竹那火药的味道,更是一家人在一起喜庆团圆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贴春联可是外公的专利,绝不让我们小孩子插手。首先,外公把自己写好的春联摊在桌子上,好奇的我凑过去瞧,哇!外公的毛笔字写得真好,让人赞不绝口。上联是“辞旧岁家业兴旺”,下联是“迎新年百福呈祥”,横批“迎春接福”。然后外公拿起上联,翻了个面,拿上胶水,从头抹到底,又把它小心翼翼地拿起,贴在大门的右边,我搞不明白了,为什么上联要贴在门的右边,而不是左边呢?我问外公,外公心平气和地对我说:“春联啊,一般都是从右往左读,而且你迎着门走来,上联是在你的右手边的,所以下联自然就贴在左边啦!”

这时的厨房里,外婆,姨妈,妈妈,小姨正忙活着,她们在为今晚的年夜饭做准备,外婆包着元宝似的饺子,只见她把青菜、肉、香料全部倒在一个盆里,然后用筷子拌匀,香气扑鼻的馅儿就做好了。外婆把面皮铺在手心,用勺子挖一点馅儿放在中间,把饺子皮对折,沿边沾上水,然后捏紧,一个饺子就这样做好了。而姨妈,妈妈,小姨也各忙各的,分工明确,小姨准备材料,妈妈切菜,姨妈炒菜。哇!闻着这香香的味道,我都忍不住要流口水了!

不一会儿,年夜饭就做好了,吃完了年夜饭。大人们都在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小孩子自个儿找乐子,于是来到院子里,你玩你的“冲天炮”,我放我的“窜天猴”,就连摔炮也来凑热闹,时间过得飞快,十二点到了,爸爸也来了,他兴奋地说:“迎新年喽!”然后在门口放了一盒名叫“仙女拜年”的烟花,并叫我们站远一点。爸爸点燃了引火线,只听见“嗖”的一声,烟花窜了上去,在空中绽放出一幅美丽的图案,真像一位迷人的仙女在给我们拜年呢!所有新年的快乐,就如这烟花一样绚丽地绽放。

“火树银花不夜天,爆竹声中年味显。”这火红的春联,香香的年夜饭,妙趣横生的春节联欢晚会,灿烂的烟花,让幸福充满我们心间。

喔,这浓浓的年味儿哟!

家乡的年味作文800字篇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人潮涌动和鞭炮声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每个人的心里,年味都各有各的味,有兴奋的、难忘的,甚至有难过的,而我觉得年味儿总是令人高兴的。

我的家乡在邵阳隆回,每到过年我们都会跟随父母亲回到家乡,在当地,每到过年,大大小小的店铺就开始忙活了,都在想方设法把年货备的齐齐全全的,生怕别人抢了生意,有烟酒糖茶的,有鸡鸭鱼肉的,有鞭炮香纸的,有年糕的、干果的、春联的、年画的……各忙各的。店铺里有这么多的年货,各家各户也开始忙着准备了,溜达到这个店里看看,买点这个,去那个店里瞧瞧,买点那个,每个人手上都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忙的不亦乐乎。

小孩子年初一是最开心的,爸爸妈妈大年夜便会给我们红包,虽然这钱不久又会回到父母手中,但看看也舒服。年初一我和弟弟便到亲戚家一家家地去拜年,嘴里说着吉利的话,这时不管去哪家亲戚家,上门便会给红包,有时多,有时少,还有瓜子、花生、糖果招待,但不管多少,我们这些孩子此时只顾开心着、跳着、跑着。

在隆回还有它独有的特色,例如:猪血丸子、糍粑、舞龙灯……猪血丸子是湖南邵阳地区的传统名点,它是由猪血、猪肉、豆腐一起熏制而成的,每年的十一月、十二月份,几乎家家户户都制此品,以供数月之需,是当地的一种过年必备食品,有着悠久的传统。在隆回,同样作为贺年食品的糍粑也是在腊月制作,一般家庭的每一个人都会在一起打糍粑,以庆祝即将到来的新年。舞龙灯是隆回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隆回的新年一直都延续着这个传统的民俗,而且会走进每家每户的院子,舞龙队中还有年长的老者,他会对每家主人说着新年的祝福语,祈祷每家平平安安、兴旺发达,今年舞龙队到了我们的老家,非常非常壮观和热闹,我还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几十人舞出来的长龙,黑夜更是好看。

这也许就是大人们所说的年味,家乡的年味更甜、更醇,会永远弥漫在我的心里,弥漫在我们的心田。

以年味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篇三

在城里呆久了,人们不是被卷入城市忙碌的快节奏生活,就是迷失于西方节日的乐趣和浪漫。但春节仍是人们最期盼的节日……

今年春节,我回了老家,莒县,虽不是真正的农村,但年味,确实浓了不少。年二十九到的老家,县城里的街道早已挂上了灯笼,红火而喜庆,人们是那么的朴实,从外公浓重的乡音中,我听到了和谐、安详以及过年的欢喜。噢,年味在朴实的乡音中。

三十这天是热闹的,一大早起来就被爸爸拽着走亲访友,互祝新年。午饭过后,我们父子俩跟着外公去贴春联,贴福字。从大门到仓库,从室内到对门,全是红红的颜色,在邻居的门侧墙壁上,我们贴上了“出门见喜”和一个福字,不但使自家幸福,也让对门添了福气,这是大城市里见不到的。最使我惊奇的是老家的“门钱子”,它是沂水和莒县的特色,用彩色的纸,刻上画,刻上“新年欢乐”等字样,贴在门的上框沿,像姑娘头发上的刘海儿,既美观,又吉祥。年味藏在红红的宣纸里……

年夜饭十分热闹,饭菜之后,饺子上场,为了吃到代表好运的甜饺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吃,第一个吃到的人被认为今年会行大运,随后吃到的人也都沾沾自喜,相互祝福。年味在饺子香味中弥漫。新年的钟声敲响,顿时楼下、窗外、路边……人们放起震天的鞭炮,绚烂的礼花,将县城的天空“点亮”,行走在街上,大人、孩子个个喜上眉梢,空气中添加了浓浓的“火药味”,年的气息飘散的夜晚的空气中……

大年初一,按农村里的规矩是要拜祖坟的,我随外公全家人去了老外公的坟,这真是下乡了啊!村里的人都似全家人,在外回乡的老朋友见了都能聊上半天。路上我见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真正用毛笔写的对联,粗大有力的笔锋,在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细细端详,仿佛笔中每一根柔软的笔毛都在纸上留下了抹痕,这是无比精妙的中国书法啊!年味,自古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年初二我匆匆回到了济南,在回家的路上,出租车司机对我们说:“今年济南放烟花的少了很多,三十晚上放鞭炮的声音远不如以前热闹了”。我想:即使有一天在钢铁大厦林立的城市里,消失那鞭炮声、红对联,但那飘香的饺子、声声的祝福和着那团团圆圆的浓浓年味,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年味的作文800字篇四

自古以来,春节都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同时也是最特色的传统节日。往深里说,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结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起源于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汉族热门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故称爆竹。最开始,它是用来驱逐兴风作浪的年兽,后来渐渐变成一种不可缺少的习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也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了。古时,人们都将它称为"桃符,但其实最早的"桃符"并不是春联的意思,而是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神像。

古代的年味甚浓,但如今我却感觉年味渐渐淡了。

如今,一到过年,人们都不在家中忙碌的置办年夜饭,而是跑出去下馆子,没有了家的味道。我看着过年时人们个个拿着手机刷微博,微信,整个饭桌冷冷清清,原先过年的那种气氛全无,很多时候人们等很久,期盼许久的是大红包,而再也不是浓浓的年味与亲情。

当我们走进富丽堂皇的大酒店时,看着面色俱全的菜品,高大上的'包厢,但想想仔细感受感受这有一丝家的感觉吗?有一份家的温馨吗?人在家未在,现在许多人都选择在城市过年,不回家乡,只是发发视频给孤单的年迈父母,我想说:"如果你有能力,为什么不把家人接过来过年?如果你有能力,为什么不回家过年呢?"其实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都只是一种形式,而真正的过年是有家人陪伴,陪家人一起共度一年中的最后一天,迎接新的一年。

从古至今,过年都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见证了中国5000多年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我们是传承人也是发扬人,让家人团结和睦,让中国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让年味更浓!

年味800字作文篇五

对于城市里朝九晚五的人们来说,年味是饭店里上下半场的火速年夜饭,是原来天空中璀璨的烟花,现在闪烁的星夜,是微信的红包,群发的短信……

而对于离开城市,下到乡村的我,年味是脚踩的泥土,是抢占露天茅坑、臭美的鸭子,是皱纹爬上眉梢,步覆蹒跚的爷爷,是叔叔自卖自夸的年夜饭。褪去了城市的缤纷与繁华,离开了水泥地,高楼大厦,老家的年味是,是一年一度的“盛宴”。

出嫁日。乔迁喜。满月宴。

老家过年,不仅仅是年三十的年饭和跨年的春节晚会,更是各种宴席扎堆的时间。于乡里人而言,一年到头都在外打工,很难有机会合家团圆,也很难有机会使乡里乡亲聚在一起。

于是过年前后,娇美的新娘在暖冬时,披上圣洁的嫁衣;人们举起红酒白干恭喜在外打拼的朋友终于赚足了立户金,迁入新居;可爱的宝宝借着喜庆的时节办上一个满月酒,见见他忙碌的叔叔阿姨们。

这时的年味不再是辞旧迎新,不再是“总把新桃换旧符”,而是所有喜庆的总和,所有幸福的积累。它使独居老人开怀,使亲朋好友举杯共酌。

粉蒸肉。观赏鱼。老卤味。

没有松鼠桂鱼,没有鲍鱼鼎汤,没有剁椒鱼头,有的是赵家村自制粉,用来蒸鱼、蒸肉还可以蒸菜。乡里人的餐桌上,都是自家的乡土秘菜,老卤味是隔壁家三爷爷做的',一身深蓝色的制服,是原先三爷爷帮人掌勺时的统一服装,指头夹着一根烟就干活了,揉面、切菜、切肉、成团、浸油、下锅,自有一番年味。

再就是那观赏鱼了,虽不吃,但够看,红的、黄的、绿的佐料让人觉得年年不仅有余,更有五彩的生活。

回乡人。乡里人。一家人。

老家的房子,门户相对,总是开敞着的,过年时,东家借米,西家借炭,像是一家人。

叔叔总打发弟弟向别家借材料,弟弟则自称专业跑脚的。

到了人家家,别人就问:“你是哪个屋里的啊?”弟弟便说:“去就会军屋的。”

别人就懂了,马上拿上自家特色,抱给弟弟,还让弟弟带上些其它吃食。

回乡后,我听到最多的是:

“璇璇,你回来过年了,来,带上鸡蛋回武汉。”

乡里乡间的年味是有着泥土芳香的,伴着最幸福的味道。

年味作文篇六

时光飞逝,不知度过了多少一成不变的日子,猛然翻开日历一看:明天就是除夕!

对于过年,我从来都是兴奋的、向往的、幸福的。而现在,我却丝毫提不起兴致,年这只怪物如同飞来横祸般落到我的头上。真是一点征兆都没有!自家门前没有贴上红红的春联,母亲没有给我买新衣服,我再没有点燃过烟花的引信,也再没有见过满地白雪。过年的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年味也越来越平淡。

何时我的年能像从前一样,真正地像一个“年”啊。

我记得小时候,过年下了雪。心中不禁响起“瑞雪兆丰年”的俗语,我似乎与老人们,农民伯伯们感同身受,共同为下雪,为丰收,为过年而喜悦着。那时候是高兴的,对于小孩子来说,雪和鞭炮和压岁钱就是年啊,是快乐的源泉。记得那年,苏城飘起了雪花,地上有一层薄雪了。母亲把我穿成小熊一样,戴上绒线手套,穿起高帮的小棉鞋,围上五彩的围巾。她带我去户外感受这薄雪。我手捧着晶莹的雪,洁白又美丽。这是人生中第一次看清她的容貌。也只有过年的雪,才能让孩子产生无尽的想象。

我对于年的第二个记忆,就是春晚了。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心中,春晚总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父母、爷爷奶奶一起看春晚,一起守岁,听新年钟声敲响,是我最向往的年。无奈,家里把原来的老电视换成了新的网络电视,即使调了很久,等了很久,今年我们还是与春晚无缘了。原本总是嫌每年的春晓没有新意,如今看不成直播,心中不禁深深的失落。因为从小养成的“春晚情结”。

更无奈的是,除夕这天,我忽然发烧。不思饮食,坐寝难安,就连在饭店订的年夜饭都没动几口。让爷爷奶奶阿姨都为我担心。如今的饭菜的确比小时候的更好吃了,但是我还是想在家安安心心地吃年夜饭,和家人们坐下一起看春晚。而不像现在吃完饭就各回各家了。

物质愈加丰富的现在,不再只是过年才能吃到肉,才能穿新衣了,对于文化习俗看的也不是那么重了。奶奶说的那么多“规矩”现在也不那<>么讲究了。年味正在慢慢消失。想来我们仍然需要一个有仪式的年,种种,累也是开心的。

我想过一个热闹而快乐的年。这是对我自己来说的。

我希望过年更有年味。这是对所有人来说的。